河南抗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团的重要讲话,核心问题就是河南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这对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肯定和鼓舞。”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所所长雷振生研究员接受采访时说。
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小麦生产举足轻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河南省小麦总产量和外调商品粮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也就是说,对于河南小麦生产,‘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普通小麦过剩、优质小麦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质’的问题依然存在。”雷振生说,对于小麦产业发展来说,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和抓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质小麦是重中之重。目前,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优质小麦示范县扩展至40个。
雷振生介绍说,经过多年积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选育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深受加工企业青睐的强筋、弱筋优质小麦专用品种,也选育了一批符合我国主食需求的中筋品种。在新品种的推广过程中,配合小麦所制定的高效、轻简化、绿色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团的重要讲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农大教授李玉玲接受采访时说,玉米集饲料、工业原料、能源、油料和食用的“五位一体”功能,能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河南省首批建设的4个产业技术体系之一,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立10年来,在玉米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展研究推广,在社会服务、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取得了突出成就,对促进河南省乃至全国玉米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就玉米来说,其用途广泛的特点决定了其产业链更具延伸性,也更能产生高效益。”李玉玲说,这就要求农业专家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更紧密的联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立足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选育和利用不同类型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目前,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正加快与种子、农机、植保、电商等相关企业对接,积极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各方需求制定发展方向,集聚体系和河南省优势资源,围绕机收籽粒、全株青贮、粮饲兼用、鲜食甜糯玉米4类核心产业链,合力构建覆盖玉米全产业链的同创新联盟,提升玉米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