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足够满足人民日常需求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发各国恐慌性囤积食品。许多国家为了应对疫情冲击,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如有的国家启动国家库存计划,拟增加粮食储备;有的粮食出口国限制粮食出口,有的进口国将扩大进口规模。我国粮食安全会不会受到冲击?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疫情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在聚力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具备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粮食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
我国口粮生产具有绝对安全保障能力,依赖进口程度低。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政策支持、科技驱动、深化改革等多种举措,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但是,我国粮食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优质稻谷和小麦供给不足,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分别为1%、2%,主要起品种调剂作用。
大豆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为了保障大豆供应安全,近年来我国不断拓展大豆进口来源地,而且,大豆并非一些粮食出口国家此次限制出口的主要粮食品种,对我国大豆进口影响不大。
完善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是我国能够成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海神针”。
近20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目前来看,我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无论中央储备粮还是地方储备粮都非常充裕。我国还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建立起了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可以满足当地10天至15天供应。同时,我国粮油市场体系和配送、供应网络健全,供给能力和时效都有可靠保障,能够迅速将米面油投放到终端消费市场。
“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和应急体系建设,我国不仅经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多发重发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成功应对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而且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的关键时期,也有力保障了各地特别是重点疫区的粮食有效供给,为稳定市场、安定人心发挥了‘压舱石’作用。”程国强说。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正在全力组织春耕生产,保障夏粮丰收。今年年初,我国就已制定了稳住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包括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夯实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护好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等。“显然,今年粮食稳产先手棋为应对风险奠定了基础。我国完全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和粮食安全危机。”程国强说。
“要特别注重推动加强国际粮食安全与贸易政策协调。”程国强说,疫情对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缺乏有效的国际粮食安全宏观协调机制,加之部分国家蝗灾影响粮食生产,有可能会恶化全球粮食市场预期,威胁到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程国强建议要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构框架和机制下,强化消除饥饿、保障粮食安全的全球共同责任与使命,推动各国启动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贸易协调、合作与行动,确保全球农业与粮食供应链有效运转和持续推进,不断完善和强化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共同维护全球农业贸易和市场秩序。
粮食供应毋需担心 短期扰动不容忽视
疫情之下,越南、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国近日纷纷宣布禁止本国粮食出口,近期A股市场上与粮食相关的个股也纷纷走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饥荒频发的历史经验让中国人对粮食问题最为敏感,那么,我们应否为今年的粮食问题感到担忧呢?
其实,全球和中国的粮食总供应都没有大的问题,供应很充足,但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一些扰动因素,则需要在战术上保持警惕。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近年全球粮食供应充裕,2019~2020年度世界小麦和稻谷预测产量均大于消费量,库存消费比处于高位且略有上升。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可能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如东非蝗灾、澳洲山火,但目前看不会产生全局性影响。对全年粮食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因素,目前还无法预测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从需求角度看,全球粮食消费基本稳定,粮食作为生物质能源(如乙醇汽油)的需求则因为经济减速、油价下跌预期会有明显减少。
对中国来说,粮食需求大部分靠自己解决,只有小部分从国际市场进口。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政府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库存一般够一年左右的消费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久前透露,目前全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原粮储备非常充裕。
不论从全球还是从国内总供求看,均不值得担忧,但今年粮食市场的边际变化和各种扰动因素明显要比往年多得多。粮食是大宗商品,且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但全球粮食市场供应链较为复杂,且在全球疫情蔓延之下具有相当的政治敏感性,出口国若出于防备原因短期切断供应链,或各国政府、流通商、居民因恐慌心理产生囤积行为,再叠加气候异常,就可能把很小的问题放大,在局部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导致价格上涨,影响弱势人群的生活,或使一些人消费习惯被动改变,引起不适。
所以,对今年市场上各种边际因素、扰动因素不能掉以轻心,政策上要提前有所预备。一是规划好今年的粮食生产,确保产量不滑坡甚至略有增长;二是密切关注疫情对粮食生产、贸易的扰动,必要时及时释放库存或推出替代方案;三是畅通信息流动,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刺激各种不必要的囤积行为,人为加剧局部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