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 二十详细信息!

《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 二十

来源:  类别:粮油政策  更新时间:2006-08-09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第七节  人工整枝

落叶松幼林郁闭后,林木的下部枝条,由于林内光照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枯死脱落,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整枝。自然整枝不能满足人们对木材质量的要求,为了提高木材的品质,人为地修去树冠下部枯枝及部分活枝,称为人工整枝。

一、人工整枝的意义

通过人工整枝,可调节林木生长,维持林分的稳定性,把林木培育成无节或少节、树干圆满通直的优质材。因此,人工整枝是落叶松抚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一、人工整枝能提高木材的材质。落叶松随生长而树干直径逐渐加粗,将部分活枝和死枝残桩包入干内,形成活节和死节,严重地影响林木的材质。人工整枝通过人为地除去枝条可以减少活节,消灭死节,增加木材的无节部分,提高木材等级。

第二、人工整枝能提高树干的圆满度。圆满度是木材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修除下部活枝以后,同化物质从树冠向下输送到修枝切口,不能直接通过,必须绕道从切口旁运往下部,这样就延缓了输送速度,造成切口上部同化物质积累增多,下部同化物质减少,致使切口上方树干生长增加,切口下方树干直径生长量减少,从而提高了树干的圆满度。

第三、人工整枝能提高林木生长量,人工整枝主要是除去枯死枝和树冠下部受光不足的枝条。这些枝条叶量较少,光合作用微弱,其制造的有机物质常不足以供自身呼吸作用的消耗,而需要消耗其他枝叶产生的营养物,所以及时地将其除去,有利于林木生长。另外,有时还修去一些妨碍主干生长的大侧枝,也有利于主干的高径生长。

第四、人工整枝能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人工整枝后,使林内通风透光,改善了林木生长条件。除去林冠下部枯枝和弱枝,可使林木减少受雪、风的危害,还可以增强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以及减少火灾隐患。

第五、人工整枝能产生一些燃料,可增加一定经济效益。

 

二、人工整枝的理论基础

人工整枝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整枝规律。自然整枝过程又与林木的生长特性以及生理、生态学特点有关。

第一、林木下部枝条枯死的原因。幼树尚未郁闭之前,林木的枝叶均能受到充足的光照,具有维持同化器官的功能。但幼林郁闭后,林冠下部的枝叶受上部枝叶的遮蔽,本身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逐渐不能补偿呼吸作用消耗的养分,妨碍了枝条的正常生长。同时由于含水量降低致使枝条组织干缩,造成枝条同树干水液输导组织丧失联系,于是枝条逐渐衰弱、枯萎、死亡。

第二、林木自然整枝的过程和节的形成。林木自然整枝为三个阶段:(1)枝条的衰亡;(2)枯枝脱落;(3)枯枝残桩为树干包合。落叶松枝条的衰亡跟林木年龄和林分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林分愈密,自然整枝愈早,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并且枯死的枝条,不易腐朽脱落,往往要留下一段残桩。随着树木的生长,树干形成层位置外移,逐渐把枯枝包在树干内部形成节子。因此,实施人工整枝,并且争取早整,可减少木材形成节子,提高木材质量和价值。

 

三、人工整枝技术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修枝时期和修枝季节的确定以及修枝高度和强度,修枝方法的掌握等。

㈠、人工整枝林分和林木的选择。人工整枝应选择在林木长势良好、林分密度大的落叶松幼龄林分中进行,并且选择干形优良、冠形良好、生长旺盛的林木。无培育前途的林木作为砍伐木定株除去,不作为修枝对象。

㈡、人工整枝开始的年龄和间隔期。落叶松整枝一般进行1~2次,当落叶松幼林郁闭后,林冠下部出现枯枝作为开始整枝年龄的标志。第一次整枝一般在林龄15年左右,结合第一次间伐同时进行,第二次整枝看林分生长状况结合第二次或第三次间伐进行。

㈢、人工整枝的季节。一般在冬季或早春进行整枝,因这时树液停止流动或尚未流动,不影响树木生长,并且进入生长季节后,切口容易愈合。

㈣、人工整枝的强度。落叶松整枝第一次强度不易过大,一般整枝高度为树高1/3~1/2,第二次整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2/3。

㈤、修枝方法。落叶松枯枝用木棒齐基部敲落,不留突出残桩。活枝用锯或斧子沿树干平切,做到切口平滑,不偏不裂,不带皮。

 

第六章  主伐与更新 

   

 对成熟林分(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的采伐称为主伐,伐后利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迅速恢复森林,称为森林更新。森林更新包括采伐老林和形成新林的一系列工作,主伐方式是森林更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更新方法则决定着主伐方式的形式和内容。

森林主伐即是现有资源的利用,又是对未来资源的培育。因此,主伐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木材,而更主要的是保证伐后森林的更新,使森林的产品资源、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得到永续利用。主伐开始“意味”着森林已经成熟。根据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生长状况和培育目标,本着经营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原则确定主伐成熟期。

 

第一节    主伐期的确定

 

一、 “数量成熟”期的确定

所谓“数量”成熟即为林木或林分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数值时的年龄,也就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等的时候,这时采伐是获得木材最多的“成熟期”,也就是“数量成熟”的最佳时期,否则培育时间远远超出上限指标,推迟采伐时间就会影响生产力。《河北省森林经营技术规程》(试行)规定,落叶松人工林“数量成熟”期确定为51年以上。

“工艺成熟”期的确定

“工艺成熟”是“数量成熟”的一种形式,所不同的是“工艺成熟”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但根据人工造林的种质质量、林地地力、培育措施等密切相关,选择湿润、肥沃的林地,利用优种壮苗栽植,实行集约经营管理,林分“工艺成熟”期到来的就早,否则,未能适地适树,劣(种)苗上山,粗放经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很难达到“工艺成熟”。除此之外,“工艺成熟”期的确定也是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一项综合性问题。国民建设需要生产一定长度、粗度和质量要求的材种规格,主伐后有目的的提供该需要的材种规格、数量最大、经济最合算的采伐年龄称为“工艺成熟”期。

 根据落叶松在冀北山地的生长状况,从林龄、株数/亩、蓄积量/亩、产品/亩、经济收

入等多项指标分析对比,认为人工纯林在幼龄期不可能确定为“工艺成熟”期,而在中龄林阶段、林龄在23~30年之间确定“工艺成熟”期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见表下表。

 

不同林龄组、蓄积量、产品、经济效益对比

林龄

株数

D厘米

H厘米

蓄积

产材

小杆

收入/亩

年收入/亩

17

267

7.4

7.9

5.1

 

1755

831

48.88

23

167

11.3

12.1

7.005

1.891

2790

1731.5

75.28

30

118

13.6

14.2

8.67

3.657

2611

1982.2

66.07

注:以上收入均含成本费用

 

林龄不同,单位株数、蓄积量、材种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林龄在23年时亩蓄积量、产材总量均低于30年时的总量,但从培育年限和产品数量、规格、分年度按市场经济计算效益,林龄在23年时主伐效果相对高于林龄30年时主伐值。因此,在冀北山地确定华北落叶松“工艺成熟”期最佳值应在林龄23~30年左右时较为适宜,(但应考虑到市场所用材种、规格是否稳定等因素)根据市场需求,在林龄23~30年左右主伐区间内可适量调节主伐龄。

根据以上所述,从“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林龄上比较相差甚远,(1~2个龄级)但从冀北山地固有的速生树种培育商品林(速生丰产林)集约经营程度分析,缩短培育年限,充分利用该树种前期速生优势,由“数量成熟”的一次收获变为“工艺成熟”的两次收获,对充分发挥地力,加快林业建设资金周转具有深远意义和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因此,科学确定“工艺成熟”期在促进林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中显的更为重要。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