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 二十七
表7-5 虫调查野帐
林场 作业区,小地名
虫情林班/小班号 小班面积 坡向 坡度 起源
林龄 林木组成 分布 亩株数 郁闭度
平均高 平均胸径 枝条盘数 冠幅 冠高
冠干比 危害程度 代表面积 标准地面积
灌草盖度及主要种
株号 |
计 |
活虫数(幼虫、蛹、预蛹、卵) |
死虫数 |
株号 |
计 |
活虫数(幼虫、蛹、预蛹、卵) |
死虫数 |
1 |
|
|
|
11 |
|
|
|
2 |
|
|
|
12 |
|
|
|
3 |
|
|
|
13 |
|
|
|
4 |
|
|
|
14 |
|
|
|
5 |
|
|
|
15 |
|
|
|
6 |
|
|
|
16 |
|
|
|
7 |
|
|
|
17 |
|
|
|
8 |
|
|
|
18 |
|
|
|
9 |
|
|
|
19 |
|
|
|
10 |
|
|
|
20 |
|
|
|
合 计 |
|
|
平均虫口密度(条、头、粒/株) 翌年虫口密度(条/株)
有虫株率 天敌情况
建议防治措施
调查人: 调查日期:
(4)调查方法
发生范围(面积)调查: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参照原小班面积估测确定。
林分概况调查:按虫害调查野帐(表7-5)内容,参照原二类调查小班卡片,以目测为主逐项调查填写林分概况。
现存虫口密度调查:
②选取样树:根据推算出的调查单对角线长度和确定的调查样株数量,计算出调查样株距,按此株距在调查线上选取样树(选距调查点最近的那株)。
③调查虫口密度:视调查虫态所在位置,分别采取树上、树下调查法。
b.树下调查(适用于本节的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尺蛾、落叶松腮扁叶蜂、落叶松球果花蝇):对选定的调查样树,按东南西北方向依次在每株树下地面上取一个1/8树冠垂直投影扇形样方(半径×2π/8=扇形样方的弧长),在样方内收集枯枝落叶层及土壤表层中的所有蛹、预蛹、幼虫,统计其数量乘以8即为单株树的蛹、预蛹、幼虫密度,记入虫害调查野帐(表7-5)中。
c.对落叶松毛虫还可以采用阻隔收集调查法。在该虫下树越冬前,往选定的每株调查样树树干1米高左右处缠绕塑料碗,收集调查下树幼虫数。对小树也可直接清点树上的幼虫数;对较大的树木,也可采用树上抽查样枝调查法。
小班平均虫口密度(条、头、粒)/株=各样树虫数之和/样树总数。
2、测报翌年发生情况
(1)幼虫态虫口密度:根据秋调虫态虫口密度,参照表7-6系数推算统计。
(2)危害程度:根据推算出的幼虫态虫口密度,参照表7-7确定统计。
(3)有虫株率:调查有虫样树数与样树总数除得的百分数。
(4)发生面积:以轻度统计起点算起。同一小班内发生两种以上虫害,以其中主要的一种计算发生面积,并加附注。
3、确定翌年计划防治面积
测报危害程度中度及以上面积,为翌年计划防治面积。
(二)春季调查
1、时间要求:3月下旬~4月中旬完成。
2、调查范围:根据上年秋调测报结果,重点对计划防治小班逐块进行调查。
3、调查、测报方法:同秋调测报方法。
4、确定应防面积:调查测报危害程度仍为中度及以上面积为应防面积。
(三)防前测报
1、各监测点的监测人员,在落叶松虫害发生、危害季节,每天都要巡查责任区的虫情,并重点对计划防治地块进行监测,每天向测报点(林场)报告1次情况(包括:发生地点、发生面积、虫种、虫口密度、活动情况等)。
2、林场根据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情况,利用期距测报法进行短期预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下面是几种主要害虫防前监测始见幼虫活动到应防的历期,供确定适时防治时间时参用。
(1)华北落叶松毛虫:4月上旬始见越冬幼虫上树后23天左右应防治。
(2)华北落叶松尺蛾:5月上旬始见孵化幼虫后15天左右应防治。
(3)华北落叶松腮扁叶蜂:5月上中旬始见成虫,6月上旬始见孵化幼虫后13天左右应防治。
(4)华北落叶松鞘蛾:4月下旬,树液流动,芽苞初绽时,幼虫开始活动。出蛰初始7~9天是幼虫做新鞘时期,虫体裸露是化学防治最佳时期。
(5)舞毒蛾:4月下旬始见孵化幼虫后14天左右应防治。
(6)落叶松球果花蝇:5月上旬始见成虫,5月中旬始见孵化幼虫后10天左右即可采取干基注药防治幼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