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叶绿素仪判断叶绿素含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器官,也是水稻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光合作用是水稻叶绿素利用二氧化碳和水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所以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多少与产量形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我们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水稻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之间呈正相关,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另一些研究认为水稻叶绿素值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更为密切。叶绿素含量与栽培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生产中常根据叶色的变化来调空施肥,这主要是由于叶色的变化往往与氮素水平相联系。因此,研究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对于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都有重要意义。
叶绿素含量对水稻产量的变化表现为:
1、生育前期较低,然后逐渐升高,齐穗期达最大值,生育后期又降低的变化规律。这与刘贞琦等的研究结果基木一致。叶绿素,的变化规律与叶绿素总量的规律相似,具有同步性。叶绿素含量的品种间差异较大,高产品种全生育期叶绿素含量都高于低产品种,而叶绿素的品种间比较与叶绿素含量的品种比较变化规律相反,高产品种的叶绿素值低于低产品种,表明产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叶绿素,值呈负相关。因此,选育叶绿素含量高而叶绿素,值低的品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2、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降低,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不降幅度小且不降迟缓,这一点可以从各品种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的比较中看出来。生育后期高产品种上三叶叶绿素含量都高于低产品种。特别是灌浆后期,高产品种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仍旧显著高于低产品种,说明高产品种灌浆物质的源强于低产品种,有利于籽粒增重,从而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在超高产品种选育上要注意后期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水平,并且倒二叶和倒三叶也要保持有较高水平,即生产上认为的青秆黄熟、叶青粒黄才能获得高产。
3、越是高产品种,产量越依赖于后期叶片的光合作用,也就是保持后期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水平有利于提高产量。陈温福等的研究也证明幼穗分化期和灌浆期以后叶绿素含量与干物重分别呈现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fl。所以保持后期一定的叶绿素含量,应是高光效育种的一个重要方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