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为何波动频繁?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以稳为主,局部略有波动。分地区来看: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在临储政策的支撑下有所上涨;华北产区玉米市场呈现止跌企稳迹象,局部地区玉米质量较差,外销困难;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受下游需求低迷影响稳中有降。后期玉米市场走势如何是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笔者就玉米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利空因素
一、经济形势下行
继2014年前两月消费、投资以及工业生产等宏观数据集体回落后,作为观测经济“冷暖”重要指标的用电量也遭遇“倒春寒”。国家能源局20日公布,2014年1月至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增速触及自2010年来同期最低点,与2013年下半年最低月增速7.5%相比,大幅回落三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超预期的用电增速回落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业内人士判断,在改革年结构调整将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是难改事实。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自己的微博上称,今年经济形势开局不利,头两个月PMI所有需求指标超预期减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比预料的要大。
在国内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国内各个行业均为受到不利影响,粮食行业也不例外,玉米市场因其产业链长受影响更大。
二、下游需求不景气
(一)饲料养殖形势欠佳
玉米是我国养殖业最主要的饲料来源,饲用玉米在玉米消费中占有60%的份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养殖业呈稳步增长态势,饲料产量稳步增加,饲用玉米需求量也持续增加。
但是,2013年,我国饲料行业经受了 “速成鸡”及“黄浦江死猪”、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等多重影响,饲料产量一、二季度明显下滑,四季度才止跌回升。特别地,禽饲料遭受影响最大。据统计监测数据预测,2013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19 100万吨,与2012年同比下降1.8%。这是饲料产量持续增长多年后的第一次下滑。
进入2014年,禽流感疫情仍未退去,养殖业和饲料生产形势继续受到不利影响。特别地,春节过后,肉类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肉类价格持续走低,生猪养殖陷入亏损。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回落,目前每头生猪亏损已达到150-300元不等。据农业部2月份的监测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8%,预计后期母猪淘汰高潮将现。
由于养殖形势欠佳,饲用玉米消费量将非常有限。可以预见,在饲料养殖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随后将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饲用玉米消费很难出现类似前几年的大幅增长现象。即便后期养殖形势能够好转,全年来看,饲料产量有望和2013年持平,不会出现大的增长空间。
(二)深加工效益低迷
近两年,淀粉、酒精等深加工企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开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对玉米原料的需求有限。另外,以木薯为原料生产乙醇的规模越来越大,一定程度利空玉米市场。
近期,国内淀粉和酒精价格整体仍呈下跌态势。据中华粮网监测,截至2014年3月20日,山东地区淀粉价格为2720元/吨,较上月下跌10元/吨;黑龙江酒精价格为5250元/吨,较上月下跌100元/吨。不论是淀粉企业还是酒精企业,加工生产依旧处于亏损状态。以吉林长春为例,当地淀粉企业(大中型)国产新季玉米采购成本2120元/吨,淀粉价格2650元/吨,理论加工盈利约-318元/吨;酒精企业(大中型)国产新季玉米采购成本2120元/吨,酒精价格5700元/吨,DDGS价格2200元/吨,理论加工盈利约-306元/吨。
受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及整个食品行业发展不景气,下游产品销售不畅,生产企业库存压力难以释放,致使市场整体走势仍呈下跌局面。企业开工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据了解,近期国内淀粉企业开工率约50-55%,酒精行业开工率约40-45%。
综合来看,由于中端消费低迷导致的深加工企业效益亏损局面短期难以改观,在开机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玉米的采购积极性很难提高。
三、政策性粮源充裕
2013/2014年度政策性收储力度属于史上最强的一年,随着收购标准的放宽,收储点的增加,进度呈现加速的态势。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东北四省临储玉米累计收购量占东北四省总产量约63%,远高于历年水平。另外,2012/2013年度,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总量约3100万吨。政策性粮源库存保持高位,增加后期拍卖或定向销售的可能性。另外,如此高的政策库存,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力度将增强,一旦市场价格向上波动,国家便有能力进行调控。
四、华北产区余粮偏多
自2013年产玉米上市以来,华北产区玉米销售进度一直偏慢,明显慢于去年同期。据了解,目前河北省余粮水平约50-55%,山东省余粮水平约45%,河南省余粮水平约45-50%。
以河南地区为例,受饲料养殖业低迷影响,往年销往南方销区饲料企业的订单今年几乎全部取消,玉米外销困难,贸易商收购一直不积极。个别贸易商少量收购,随收随卖,多销往山东的深加工企业。目前,河南各地区基层贸易商玉米收购均价约1.02-1.04元/斤。
利多因素
东北产区余粮偏低,优质粮源现缺口
相对于华北产区来说,东北产区玉米售粮进度较快,明显快于去年同期。据了解,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售80-85%,余粮水平15-20%;吉林江省已售80-82%,余粮水平18-20%;辽宁省已售85%,余粮水平15%;内蒙古已售80-85%,余粮水平15-20%。 随着东北产区玉米余粮水平的持续减少,市场可流通粮源也随之减少。特别地,市场优质粮源更显紧缺,近期市场各主体积极性有所增加,收购价格有所上涨,后期或将进一步刺激基层余粮有效释放。
综合来看,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仍将维持稳定,在华北玉米价格跌破去年最低水平的情况下,继续下行空间有限。 东北玉米在临储托市收购支撑下获得提振,但托市价格已成为市场顶部,上行空间有限。 南方销区市场为需求疲弱控制,目前来看3月份复苏可能性不大。后期需密切关注终端需求情况,临储玉米收购总量及拍卖情况,灵活调整收购策略。
相关仪器:玉米容重器 http://www.grainyq.com/product/8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