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造成粮食大量损耗的几个因素详细信息!

造成粮食大量损耗的几个因素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4-04-22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我国粮食产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在700亿斤以上,远远超过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

  在黑龙江省部分产粮区,当地农民少有仓储设施。玉米收获之后,就往自家院子里一放,俗称“地趴粮”。由于去冬降雪大、今春回暖早等不利气候条件,今年玉米生霉情况比往年更严重。

  “农村缺少晾晒场,也没有资金投入建设晾晒场,只能在村里的水泥路、健身广场上晾晒粮食。这种情况在成立合作社后更加明显了,只能把收上来的粮食放在房前屋后的场地上。去年每1万斤没有存储场地的粮食中大约有500斤因受潮损失”,黑龙江省桦川县世平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平说。

  《了望》新闻周刊近期在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农户存粮因缺乏技术和相关设施,粮食产后损失量十分惊人,成为“餐前损耗”的主力。

  此外,部分粮库仓容属危仓老库或露天存储,造成粮食过量损耗;田间收获机械“遗漏”,米企为追求美观而加工精制米,也都是造成粮食“隐性”浪费的重要原因。

  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粮食产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远远超过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

  农户储存损失量巨大

  “像霉变这些损失肯定有,但没仔细算过”,内蒙古五原县永联村农民付继平说,家里地少粮食也不多,收获后就用化肥袋子一装堆放到仓房里。

  湖南省汉寿县大南湖乡农民宋连发不够“幸运”,2012年,他在自家老房子里存放了上万斤晚稻,结果,半年多损失了至少300斤。老房子的木门被老鼠咬穿的洞有拳头大小,原本打包好的稻谷散落一地。

  每季粮食收获后,大部分粮食需要经过农户的短期储存再销售。据粮食部门测算,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等,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

  湖南省一些种粮大户反映,因缺少晾晒场地和仓储条件,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几十万斤稻谷全部晾晒完毕。稻谷一旦晒不干,便易发霉变质,每年霉掉和被老鼠吃掉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两成。

  为降低农民存粮损失,我国2010年启动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作,采取中央、地方补助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户建造小型铁皮粮仓。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目前实施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累计为677万农户配置了标准化储粮装具,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15亿斤。未来将继续扩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实施范围,推广新型储粮装具,适应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要求,尽快启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科学储粮专项试点。

  哈尔滨市粮食局副局长程善好说,近年全市共完成科学储粮仓4.8万套,农户存粮损失由8%降至2%。但目前还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小粮仓”最大只有8吨,对种粮大户作用有限。二是“小粮仓”需要农户出资40%,农民积极性不太高。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让这一利民利国的项目取得更大实效。

  粮仓老旧致损耗“翻番”

  《了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一些粮食仓储设施陈旧老化,部分粮库在粮多时只得建设临时罩棚或露天茓囤存放粮食。由于缺少温控、通风等必要设备,粮食损耗量要比标准仓储增加一倍以上。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粮仓”,全市粮食仓容共13亿斤,但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一些老仓已经不敢存粮了,只能放设备。巴彦淖尔市粮食局储备科科长苏自强说:“现在凡是存放储备粮和临储粮的仓库都必须上通风、测温设备,达标粮仓现在有9亿斤仓容。但去年以来共收储了12亿斤玉米和小麦,只能建临时茓囤存放粮食。”

  在黑龙江省,许多粮库面临着仓容老旧和烘干能力不足的“双重难题”。哈尔滨市粮食局副局长李莹说:“我们的仓库各个‘辈分’都有。1990年之后建设的带有温控设施的标准仓不足20%,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仓库,还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式仓’,其中危老旧仓容有28亿斤。另外,还有一部分临时罩棚或露天茓囤也在存粮。”

  黑龙江省萝北县粮食局副局长吕鹏说,全县7个国有收储企业目前储存了15.2亿斤粮食,其中有10亿斤是露天储存。露天储存防风、防雨、防潮差,损耗就会更大。

  据了解,近两年由于粮食市场购销不旺,黑龙江许多农民种植的粮食,尤其是玉米,需要依靠国家政策性收购卖到粮库。而许多粮库烘干设施不足或者老化,使许多玉米无法降到安全水分入库,只能存放在临时罩棚或露天茓囤里。业内人士说,正常粮仓储粮一年的损耗标准是0.2%,临时罩棚或露天茓囤的损耗会增至0.4%--1%。按这一比例,仅萝北一地,露天存储的粮食一年下来就要多损耗200万斤以上,相当于1万人半年的口粮。

  黑龙江省桦川县粮食局副局长刘辉说,建设高标准、现代化、配套设施齐全的储粮仓是减少损失最有效的方法。许多地方国有粮库没有防潮降温等设施,容易导致损失。改造和翻建粮仓投资巨大,企业又无力投入。此外,黑龙江高寒、高湿,粮食生长期短,水分大,易霉变,烘干能力不足易导致粮食损失,希望国家给予支持。

  来自国家粮食局的数据显示,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此前表示,从2013年起至2017年实施“粮安工程”,打通粮食物流通道、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

  被忽视的收割加工环节

  相对于农民存粮、粮库储粮这两个粮食损耗重点区域,机械收获和加工精制米两个环节常被人们忽视。记者采访发现,这两个环节的粮食损耗量也很惊人,损失率远高于粮库储粮的正常损耗。

  随着农用机械的普及,机械收割是目前许多农民的主要收获方式。内蒙古五原县永联村农民王三小说,当地农民的地块比较小,一条毛渠(灌区最末一级水渠)经常要灌两三家甚至更多家的地。“这种小块地收获时,机械要经常拐弯,特别容易漏下,地块越小丢的粮越多。有时人工捡一下,有时就忘记了。”

  大面积机械收获也面临着粮食损失问题。黑龙江省桦川县世平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平说,国产收割机的机械收获损失率能达到3%。“中国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能上天能入海的,一个小小的收割机怎么就研制不好呢?”

  黑龙江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唐立新认为,相对于国外先进农机具,国产农机具在精密性、耐用性等方面确实存在差距。与此同时,许多农村分散经营、一户多块地的生产方式也阻碍了一些农机具发挥正常效能。应在进一步提高国产农机具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规模化经营,实现粮食生产节本、节约、增效。

  在粮食到达居民餐桌前的加工环节,损耗量也很惊人。根据粮食部门的数据,通常三级米的出米率会比二级米减少2%--4%,过度加工的特制精米出米率比三级米又减少约15%。加工程度越深,产业链条越长,原料损失及能源消耗量越多。

  据已公开的数据,粮食加工环节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精、细、白,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每年造成粮食损失超150亿斤。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士说,“色香味”这些最普通的感官指标,长期以来影响着我国消费者的选择,导致存在众多消费误区。例如,精制粉加工造成大量营养素损失,标准粉中维生素B含量相当于精制粉的2倍。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加强节粮科技支撑,组织科研单位深入开展节粮减损适度加工技术、超标粮食消减技术、安全储粮技术等相关研究。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