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优化种植结构 让粮食高产稳产
“粮食总产突破90万吨,较上年增长11.2%,进入全国产粮大县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3%”,这是今年富裕县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持续增收确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县采取措施抓落实,使全县备春耕生产高潮迭起。
科学调优种植结构,突出稳产高产和高效作物面积。水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口粮。该县充分利用境内一江、两泉、三条河,和多年来在国家的扶持下,农田水利建设遍地开花结果的水利资源优势,水稻面积较上年扩大20%以上、达60万亩。备耕生产中,该县数千栋水稻育秧扣棚3月末前基本完成,4月10日起育秧按计划全面展开,进度快的富海镇64140亩水稻育秧已在全县率先完成。同时,新建水稻智能催芽基地5处,并应用大棚育秧、精量点播、节水控灌等技术,确保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水稻增产增收。
推进“2513”高产创建工程。该县今年高产创建面积扩大到106万亩,其中核心区16万亩。核心区玉米全部应用1.1米宽大垄种植模式,而且县农机等部门提早做好了机具改装、调运等工作,确保高产创建的需要。
强力抓好碾北、齐北、龙林、二忠公路“两纵两横”高产展示带建设,突出打造“千亩示范方”、“万亩展示带”、“吨粮攻关田”,扩大高产创建面积。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园区试验示范作用,高标准建设11处科技园区。做好新技术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技术,使核心区玉米单产达到700公斤;水稻以“三小变三大”、“三晚变三早”为目标,应用智能催芽、大棚育秧、节水控灌、微纳米碳肥等技术,使核心区水稻单产达到600公斤。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备耕生产中,该县通过积极宣传国家、省市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通过去年产粮食销售后合作社社员与没入社的农民效益对比,使农民积极加入合作社的热情空前高涨。据了解,今年农户入社率将达到90%、耕地入社率达到85%。各乡镇还确定了新增1个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万亩、当年盈余超过100万元、入社农户每亩增收100元的种植业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
坚守耕地红线,是保证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该县“一手抓开源、一手抓节流”。在开源方面,抓好土地整理,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截至目前,该县向上争取到的土地整理和整治项目9个、资金近5亿元,全面提高了全县现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在节流方面,他们严格依法管理耕地。如今,除了G111高速公路建设、国华风电二期工程依法占用少量耕地外,全县招商引资的一些上亿元的大项目落地,和县委、县政府实施“四区一带”发展战略而兴建的20多个规范养殖小区、29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没有占用半点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