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植物生长室对我国早稻秧苗烂秧的原因分析详细信息!

植物生长室对我国早稻秧苗烂秧的原因分析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4-05-19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我国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国家,水稻在我国种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因我国人多地少,复种指数很高,春播期比较早,育秧主要以露地为主,秧苗也特别容易受寒潮和冷空气的影响,而且我国早春水稻秧苗烂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人们对各种烂秧生态因子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对秧苗死亡原因产生过多种解释。这些解释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认为主要是低温影响引起的“冷死论”,病菌入侵是主要原因的“病死论”,施氮过多引起的“饱死论”,日照过少引起的“饿死论”,认为主要是水分平衡失调引起的“干死论”,缺氧引起的“闷死论”,土壤毒质起主要作用的“毒死论”。澄清早春水稻烂秧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和相互关系直接关系到对烂秧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对有关防治方法的理解和创新。
  
  利用植物生长室模拟早春育袂期出现的低温天气过程,分析了二叶至三叶期水稻烂秧的生态因子。试验表明,土壤速效氮浓度低有利于减少烂秧。土壤总氮量一定,土层加厚或土凌氮浓度一定,泥层减薄都有利于减少烂秧。土壤速效氮38至168PPm以内以硝态氮为主有利于减少烂秧,土壤速效氮达168ppm时以硝态氮为主由于生理碱性反而不利。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下降与烂秧减少相关显著。低温开始时土壤Eh200mv以下烂秧率接近零,但土壤Eh达100mv以下时,由于还原性毒质累积,对秧苗正常生长不利。
  
  通过植物生长室对主要有关生态因序的作用特点和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这些生态因子可分成重要性不同的五个等级。这种分类同时揭示了针对这些生态因子采取的防治措施可能最大效果及其年度间的稳定性。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