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机我们需要采取的合理措施以及政策
多年来,通化市农机工作以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和管理创新为动力,通过加强各项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农业机械化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近年来,通化市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粮食生产连年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取得丰收,农业机械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长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产品供给增加和农民收人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机械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利用,各种农机服务组织的健康成长,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到2006年末,通化市农机经营总收人约4亿元,平均每个农民335元,其中,运输总收人约2.5亿元,农机作业总收人约3.8亿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近年来,适合通化市山区特点的小型农机化发展迅速,对维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作用,也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用运输机械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对活跃农村经济和发展小城镇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
虽然通化市的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农机化程度不高,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农机总动力、总装备、机具配套比,还是人均占有率及农机作业水平,通化市的农机化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目前通化市的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是半程机械化,而且还相当不平衡,发展滞缓。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领域较窄,仅限于粮食生产或大田作业,对特产业、林业和多种经营的机械化服务力度不够,在农村整体经济建设中的服务项目还比较少,比较单一。
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通化市的小型拖拉机较多但配套率低,而大中型拖拉机少,使许多应翻地连年得不到机翻,土地板结严重,始终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同时,因地块一家一户分割,小且不规则, 不适于农机作业,或作业效率低,影响了农机化发展,也影响了农业的长远发展。农机作业不规范,标准化作业水平低。部分农机存在作业成本高、质量差以及与农业生产不配套等问题。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规模小,市场功能不完善,带动能力差。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满足不了农机化事业发展需要。农机修理、供应、培训及推广等社会化服务还与现阶段农机化事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有的农机人员科技意识差,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认识不足,致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较低。
农机供应的社会化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机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农机化投入不足,推广力度受到限制。虽然近年有了购机补贴,但补贴机具种类和标准都很少,局限性大。通化市每年农机化投人仅用于职工开支,农机投人绝大多数是农民自筹资金。部分乡镇农机人员结构不合理,工资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履行职能。农机执法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农民对法律法规认识不足,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如车不挂牌,人不办证,不检审,不参加安全学习等。农机部门既没有上路权,也没有强制措施,管理起来显得比较被动。中国粮油仪器网 http://www.grainy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