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级稻培育居国际领先水平
至此,刘文炳研究员以其主持选育的11优4886、11优28、11优6号3个超级稻,与云南省丽江市农科所顶尖栽培专家杨高群高级农艺师携手紧密合作,共同攻关,夺取连续3年刷新1亩以上水稻单产超过1200公斤大关的历史性突破水稻世界单产。这3个超级稻都是由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刘文炳研究员主持,由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承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下达的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采用“超级稻选育的关键育种技术、超级稻栽培的关键配套技术、选择适宜超级稻破世界纪录的地区与田段、超级稻关键配套技术系统”四大工程体系,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超级稻研究与应用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巨大增产潜力。
2006年8月25日,由福建省科技厅和福建省发改委,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农业厅种子站、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实施的“超级稻Ⅱ优4886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进行现场实割验收,经全坵实割脱粒、扬净、称湿谷总产、丈量田地面积,称1公斤湿谷晒干、扬净称重,采用蒸流式Ⅱ型水分测定仪二次烘干双实验测定含水率,再按籼稻谷含水率13.5%的标准计算干谷产量,结果如下:超级稻Ⅱ优4886超高产示范田验收面积1.161亩,全坵实收湿谷总产1615.15公斤。称1公斤湿谷样品扬净,经二次烘干双实验测定,含水率为18.8%,按籼稻谷含水率13.5%的标准计算晒干率为93.8%,含杂质2%,实际扬净晒干率为91.99%。由此,计算出Ⅱ优4866平均亩产干谷1279.7公斤。
超级稻Ⅱ优4886是以穗大粒多、异交率高Ⅱ-32A不育系作母本,以自选高配合力,恢复力强,广适应性,米质优良的强优恢复系4886作父本配组选育的,具有“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抗倒伏”的超级稻理想株叶穗型茎秆矮壮,冠层叶片直立,分蘖率中强,成穗率高,穗多穗大,抗病力强,熟期转色佳,结实率高,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2005年9月10日,福建省科技厅和福建省发改委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农业厅种子处、云南省保山市种子公司和福建省农科院等单位权威专家组成验收组,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乡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对刘文炳研究员主持培育的超级稻Ⅱ优25产量进行全坵现场实割验收,实割面积1.15亩,平均亩产高达1229.97公斤,刷新由Ⅱ优6号创造下的亩产1219.9公斤的水稻世界单产纪录。
超级稻Ⅱ优28是由Ⅱ-32A不育系与自选恢复系1728配组育成的,具有“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高抗倒”的超级稻理想株叶穗型。该组合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剑叶和倒三叶直立呈瓦状,不披叶,具有较好通风透光条件,结实率高,有效穗较多适应性强,后期转色佳,稻米品质、抗性、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对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粮效益,促进农业高效具有重大意义。
2004年9月15日,福建省科技厅和福建省农业厅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种子处和安徽省种子站及福建省农科院权威专家组成验收组,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对超级稻Ⅱ优6号进行了全坵现场实割验收,实割验收面积为1.07亩,湿谷产量为1330.57公斤(已除杂质),经烘干和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后,按籼稻谷含水量13.5%的标准计算干谷总产,折算干谷亩产量为1219.9公斤,首次创一亩以上水稻单产世界新纪录。
超级稻Ⅱ优6号是以Ⅱ-32A不育系为母本,与自选恢复系菲恢6号为父本,配组育成的超级稻,属基本营养型中籼迟熟高产组合,具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米质优于汕优63,科学栽培一般亩产650至75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800公斤。该组合已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试验,四川、湖南省认定,云南、安徽、湖北、广西等省试验。并在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区域性审定(闽审稻2005G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