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考验谁的智慧
有媒体就“贱白菜”问题采访了某相关政府部门人士,得到的解释也颇为“市场经济”,“原因和去年大白菜价高有关系,去年2角,农民效益还可以,于是今年增加了播种面积。”该人士还语重心长地提醒农民朋友:种菜不应盲目。
其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丰收悖论”在我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全国“首善之区”的北京,其郊区尚出现了白菜烂在地里的悲剧,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就在几个月前,陕西芹菜遭遇了与北京白菜同样的命运,“丰”了却没有“收”。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诚然,种菜不应盲目,有道是:市场经济有风险,农民种菜须谨慎。这话说起来轻松惬意、高瞻远瞩,但农民朋友要达到这要求却难上加难。我国农村的信息渠道还非常闭塞,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还相对偏低。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农民朋友或许能做到谨慎,但远未达到“合理配置、把脉市场”的程度。即使农民悟透了不能一窝蜂种植某一品种的真理,但受制于信息成本的高昂,仍难做到“不盲目”——总不能指望农民拎着手提电脑,去做种植前期的市场调研吧。
那么,谁应该担负起帮助农民进行市场调研和指导播种的职责呢?在计划经济时代,大白菜是普通市民过冬的“当家菜”。那时为了保证需要,北京市甚至专门成立了“大白菜办公室”,以协调白菜供销。而今,我们在市场经济的洪炉中锤炼了十数年,大白菜从供应难到没人要,也算是一种进步。然而,这决不是说我们就应眼巴巴看着大白菜烂在地里,看着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朋友伤心欲绝。有关部门在“菜烂了”之后才冠冕堂皇地说什么不要盲目,于事何补?何不在播种之前,相关农业部门就组织力量对市场形势进行判断,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指导,防“增产不增收”于未然呢?
政府的职能不仅在于管理,更在于服务。然而,目前有些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却仍停留在口号上。2006年夏天,陕甘地区西瓜大丰收,但农民却陷入了卖瓜难的尴尬境地,这才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西安农业局向全体市民倡议多吃西瓜帮助瓜农,蓝田县委书记动员每个干部消费西瓜100斤,甘肃省某县委书记亲自上街吆喝卖西瓜……这些举动被媒体称为“爱心行动”。这在一定程度表明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但这种服务显然流于形式,难以解决农村盲目生产的根本问题,对农民的帮助杯水车薪,甚至有作秀之嫌。政府享有天然的资源信息优势,理应具有强大的市场调研和调配能力,也毫无疑问担负着对农民进行作业指导的职责。与其做事后诸葛亮,还不如事先把指导工作做到家,那才是爱民之心的真正体现。陕甘地区的“政府卖瓜”现象,真不知道是当地政府的勤政爱民,还是懒政失职?
农村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达到共同富裕,走进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提出也有一年了,这口号的内涵决不是号召帮农民多消化几个西瓜,多吃几斤白菜,或是对农产品的滞销作无用的惋惜和空洞的理论教化,而在于多做实事。今年,还种不种大白菜考验的不是农民的眼光,而是政府的智慧。(何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