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粮食、番茄等作物种子的几点提示详细信息!

粮食、番茄等作物种子的几点提示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0-04-29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粮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人类每天都要食用或多或少的粮食。粮食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等农作物,南方人比较喜欢大米,而北方人却喜欢小麦,这是一种习惯而决定的。可是大家知道粮食的贮藏需要注意些什么么?粮食在收割之后,贮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大米的质量。因此贮藏是一个相当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下贮藏粮食种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粮食种子贮藏后通常会需要测定种子净度或者需要知道种子的数量,这时我们通常使用自动数粒仪对种子进行数粒,以判断批量种子中的含量。

贮藏粮食应该注意一下五点:

1.不要让粮种受潮 贮藏粮种的地方要通风干燥,装粮种的麻袋、布袋等,不宜直接放在地面上,应架高或在高处放置。

2. 不宜用塑料袋贮藏粮种 塑料袋透气性差,用塑料袋贮藏粮种,会影响粮种呼吸,降低粮种质量,如果种子含水量较大,会加速粮种的变质。

3.不要熏蒸粮种 熏蒸对粮种有毒害作用,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影响生产。

4.不要与农药、化肥等混贮 部分农药、化肥等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与粮种混贮会伤害粮种,影响发芽率。如需放置同一房屋内,也应隔离。

5.不要让粮种发热 粮种贮藏前要经过风扬日晒,尽量晒干,以降低含水量,贮种的仓库或房子要保持适宜的室温,忽冷忽热均对粮种不利。

小麦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也是相当需要注意的,下面我来分析下贮藏小麦种子的技术关键。

1 严格种子水分检测 水分是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之一,小麦种子含水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种子贮藏的安全程度,小麦种子水分国标为12.5%。在种子收贮时要按照这一标准严格把关,入库时如遭连续阴雨或灾害性气候,最多也不能超过13.5%的上限。入库后,要定期进行检测。一般掌握在6~8月,每半月检测一次,9月后每月检测一次,如遇到连续阴雨及仓库质量未达标的要经常检查。散装种子,如数量较大,首先划分种子批,后进行扦样,即在仓库四角(距边10~20cm处)、中间计五点,上中下三层(上下距面、底20cm处),合计15点,扦取样品后按规定的操作方法测定水分;袋装种子,在划分种子批后,按梅花式或棋盘式方法扦取样品后测定水分。

2搞好仓库密闭熏蒸 小麦种子入库后至8月是高温高湿时期,此时要结合熏蒸杀虫灭菌,采取密闭贮藏,仓虫一般采用磷化铝熏蒸防除。散装种子,第一,根据每立方米5g的用药量(包括空间与种子)计算所熏蒸仓库的总用药量;第二,要对仓库的窗、门缝隙用塑料薄膜、报纸、浆糊、订书机等工具进行过细的密封工作;第三,选有丰富经验的投药员带好防毒面具进行均匀播点投药,熏蒸时间一般10d左右。袋装种子,可到植保站或乡农技推广站购磷化铝片剂,计算用量,将片剂均匀塞入种子袋中密闭熏蒸杀虫,此法适用于农场、大户使用。9月份后,气温逐渐下降,可作为通风换气季节。

3防止种子发热霉变 造成小麦种子发热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入库时连续阴雨,水分超标,这种情况造成发热霉变的范围大,损失也大。二是仓库密闭性能差,麦粒吸湿发热引起霉变,先在种堆表面,然后逐渐扩散和渗透。通过种子水分和温度的检测,及时发现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对上述第一种情况造成的麦种发热,应抢晴天出仓晒种子,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对于第二种情况造成的麦粒发热,则应在阴雨天气加强仓库的密闭工作,晴好气候及时通风换气。

4坚持种子温度检测 温度是影响种子贮藏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多年实践证实,小麦种子温度在20℃以下,水分在12.5%以下,可确保安全贮藏;种子温度超过25℃,水分在14%以上,就会使种子呼吸旺盛,引起种堆发热,生活力下降,种用价值降低。种子温度的检测一般掌握在6~8月,每月三次,9月后每月两次。在仓库不同部位设三点,分中下两层(中2个点,下1个点)测量、记载,并对照气温、仓温进行比较、分析。夏秋季气温大于种温大于仓温:秋冬季种温大于仓温大于气温。如果夏季种温高于气温,说明种子已明显发热,需立即采取翻仓、出晒等措施,以防不必要的损失。

5加强种子虫害监控 危害小麦种子贮藏的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麦蛾、玉米象、大谷盗以及谷蠢等。一般气温在25℃左右,每20d进行一次检查,扦样方法与水分测定扦样方法相同,样品量为1kg,用铝制套筛筛选,仔细观察,计算每千克含虫头数,根据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上文我们主要分析了粮食和小麦在贮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我们在平时只要稍微注意下就能办到。希望本文对广大农业工作者有所帮助。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