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开封市气候的变化以及对农业生长的影响详细信息!

开封市气候的变化以及对农业生长的影响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2-11-13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其对气候造成影响也特别大,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气候中很多因素发生变化,诸如温度、光照等,这些因素的变化,或多或少影响了农业的生产,改变了粮食生产的模式,这是人科研专家在农业研究中使用人工气候箱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开封市气候的变化以及对农业生长的影响。

近年来大区域范围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很多,小区域范围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也不少。开封是以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主的城市。开封近 50 多年气候变化怎样?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就开封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估,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并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粮食生产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建议。

开封市1951年—2005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13.8小时,但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夏、秋、冬季日照时数减少明显,春季相对稳定。从年代看,比较明显的两次减少是1961—1970年间比 1951—1960年间年平均日照时数减少75.5小时,1991—2000年间比1981—1990年间年平均日照时数少 52.3 小时。最为显著的是 2001—2005 五年间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比1991—2000年间减少192.2小时 ,并且夏、秋、冬三季都减少明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计算,1991—2005年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对1951—1991年年平均日照时数减少167.8小时,说明1991年以来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对1991 年以前年平均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另据资料统计,月日照时数大部分月份都呈减少的趋势,其中1、6、7、8、12月减少趋势明显,5、9、10、11月减少趋势较慢,2、3 月波动不大,4月有略微上升的趋势。

光是植物生活的重要生态因子,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日照时数的减少,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作物净光合作用减少,会使作物长势变差,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冬季是开封冬小麦的生长期,秋季是秋作物的生长期,这两个季节的日照时数减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最终影响产量。

开封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近 55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春季和秋季增温明显, 冬季变暖最多,夏季比较稳定。分年代看1961 年—1990 年间年平均气温相对稳定,但春季、冬季增温明显,秋季增温缓慢,夏季温度降低,但年际之间温度变化比较大。从图 2 可以看出1986年后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明显升高。1991 年—2000 年十年段的年平均气温比之前的四十年上升了0.4℃,秋季上升了 0.3℃,冬季升高了0.9℃。2001-2005 年五年段时间里年平均气温比 1991-2000年又上升了1.3℃,秋季上升0.4℃,春季上升了1.0℃,冬季和夏季相对稳定。

纵观开封的气温资料,近20年开封市气温大幅度上升,其中春季、冬季、秋季升温明显,夏季相对稳定,总体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应当指出的是春季、秋季、冬季气温的升高,夏季气温的相对稳定,冬季变暖,夏季炎热减轻,这是平均状况,个别年份和时段仍会有较冷和较热的现象。从1986年以来各月的极端气温来看,极端最高气温相对1986年以前略有下降,而极端最低气温有所上升。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极端气温差减小,极端气温的现象有所缓解,气温指数相对集中,说明温度在比以前更小的范围整体有所增加。

冬季、春季是开封冬小麦、油菜、蔬菜等越冬作物早春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夏季、秋季是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等秋作物的生长、收获期。开封的5月—10月,光照、降雨、热量资源丰富, 特别是夏季的6月、7月、8月气候资源同时非常丰富,是形成农作物产量的关键时期。日照时数减少不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产量的累积。所以说就日照的减少的趋势是不利于本区的农业生产的。

在农业生产上,偏暖对于热量条件受限制的耕作制度来说,可以保证作物的安全生长。温度升高对开封市小麦玉米或油菜水稻二熟制度来说最主要的是温度高使作物的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单产下降。据研究,作物生育期间日平均温度每升高1℃,水稻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7 - 8d,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从而缩短了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时间。全生育期缩短使干物质积累时间减少,同时温度升高加大了土壤蒸发,使小麦生长中、后期水分亏缺加重,小麦绿叶同化能力降低,最终使产量下降。冬春季明显的趋暖可减少越冬作物冻害,但偏暖却利于病虫越冬,易导致病虫害发生。气温升高使夏玉米生育期缩短,生育期平均缩短19d。生育期的缩短不利于干物资的积累,生育期高温对授粉也有不利影响。而气候变暖使地表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加强,作物的生理需水量增加。据张翼等研究,开封所处的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在温度上升1℃、2℃时分别增加18%和31%,夏玉米的农业用水量也增加,年灌溉总量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急剧上升,若降水量减少20% ,温度上升1℃和2℃时,年灌溉水量将分别上升65.9%和84.3%。

棉花生长期间喜高温,对水分要求不多,尤其在秋季采摘期,降水量减少反而对棉花生产有利。另据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棉花生长也比较有利,年均气温每升高1℃,无霜期可增加10d ,棉花生长季≥10 ℃积温大约可增加150~250 ℃/a ,生长季将延长10d左右,≥20℃繁茂生长期持续日数估计可增加7~10d 。当品种熟性不变时,由于棉花铃期气温增高,有利于铃重增加,霜前吐絮棉铃比重将增加5%~10% ,棉纤维强力和成熟度等亦有所提高。

4月是开封冬小麦增粒孕穗的关键时期降水减少对小麦的孕穗不利。5月、7月、9月,对于开封农业生产来说,均是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其中5月份是小麦、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一季水稻移栽返青期。7 月,一季稻处于拔节孕穗需水关键期,玉米等旱作物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因此这一季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变化不会影响我市主要粮油作物的产量。但秋季9月的干旱,影响了秋播作物的墒情,继而会影响秋播质量和作物苗情。

因此气候分析表明的春旱、秋旱将对我市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冬季降水较少,自然降水和底墒水不能满足冬小麦的生育期内所需的水。开封年平均日照时数明显减少,特别是1996年以来日照时数减少明显,由1996年以前的年均2266小时到1996年以后的年均1996小时。就各个季节而言日照时数冬季和夏季明显减少,秋季略有减少,春季波动不明显。开封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春季和秋季增温明显,夏季温度相对稳定。秋季增温明显是开封气候方面的一个特点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大一致。开封年降雨总量偏少,四季降水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的降水量太少,秋季和夏季的相对较少。年代间降雨相对稳定,年际间变化比较大,相邻年份之间的年降水量相差比较大,并且降水变化有加快和相对集中趋势。

从开封市这几年的气候的变化,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气候的变化,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人工气候箱,或者是人工智能气候室,只能小范围的缓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用于实验或者是科研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对于大面积的减少人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尽量不影响气候。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