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土地面积测量的误差?
1 制定土地面积测算技术规程
区分土地面积测算的目的,即资源统计、资产计算、土地登记等,规定土地面积测算方法、精度标准、资料要求、土地面积允许误差等。
2 规定土地面积测算方法
2.1 土地资源统计等土地面积的测算。可以用航空遥感资料或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调绘土地资源和土地权属界线,或直接采用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求积仪、扫描仪、方格网、网点板等,二次独立量算各土地权属单位和各类资源的土地面积。
2.2 大中型水利工程、公路与铁路等线状地物的征地测量。用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标绘用地界线,用地部门已经测绘地形图的,运用其提供的地形图标绘用地界线、权属界线和地类界线,用求积仪、扫描仪、方格网、网点板等二次独立量算征地总面积、土地权属面积和分类土地面积。
2.3 其他建设项目征地测量和土地开发整理地形测量。在用地边界和土地权属界线上,孤线每隔一定距离,直线每隔50m埋设一个界桩,用独立自由坐标系独立二次测量界桩坐标。施测大于1∶2000地形图,标绘地类、用地边界和土地权属界线。用二次观测的坐标值独立计算土地总面积和各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用求积仪、扫描仪、方格网、网点板二次独立量算分类土地面积。
2.4 土地登记。用全解析法,城镇测绘1∶500地籍图,独立工矿测绘1∶1000地籍图;用极坐标法一次观测界址点坐标,用解析坐标计算土地面积。观测精度遵循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技术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用钢尺或皮尺二次独立丈量界址边长和与地形地物的相关关系,用几何图形法二次独立计算土地面积。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城市郊区可以用已经测绘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调绘土地权属界线和地类界线,用求积仪、扫描仪、方格网、网点板等,二次独立量算土地总面积和分类土地面积。
2.5 城镇土地出让、转让、拍卖。用独立自由坐标系全解析法独立二次测量界址点坐标,规则图形宗地用钢尺独立二次丈量边长,用二次独立测量的坐标值或边长值分别计算土地面积。对于已经用全解析法测量成果进行土地登记发证的宗地,并且所有界址边长不超过50m的,还需再进行一次土地面积测量。对于界址边长有超过50m的,应在超过50m的界址边加测界址点,以此界址点连同已经获取的界址点坐标计算土地面积;另用解析法再重新独立进行一次界址点坐标测量,计算土地面积。取两次计算的土地面积的平均值作为土地出让、转让的依据。用图解法或部分解析法成果登记的土地面积,应按实测坐标或实量边长计算的土地面积替换。
以上各项,取二次独立量算或计算的土地面积的平均值作最终成果。
3 规定各种土地面积测量的误差允许范围
3.1 用面积仪、扫描仪、方格网、网点板等方式量算土地面积的误差允许范围。
主要采用原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标准。
3.2 城镇地籍调查土地面积允许误差
(1)解析法计算宗地面积。各宗地面积之和与街坊面积相等。
(2)部分解析法。各宗地面积之和与街坊控制面积之差小于街坊面积的1/200.
3.3 征地勘测定界土地面积计算允许误差
(1)图上两次面积量算的较差限差△P≦±0.0003MP!.式中:P是宗地面积(单位为m2);M为地籍铅笔原图比例尺分母。
(2)几何图形法两次计算面积的误差应小于2.04ML.式中:ML是界址边丈量中误差(单位为m);P是宗地面积(单位为m2)。
(3)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土地面积之和与征地总面积之差小于征地总面积的1/200.
(4)各地类土地面积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土地面积之差小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土地面积的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