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玉米产量跟容重的四个因素
1 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
在玉米群体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由小到大,一般在抽雄期前后达到最大,以后又下降。但是,不同的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群体,其叶面积指数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叶面积指数,即提高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例如,采用紧凑型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可以提高到5以上,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到每亩5000-6000株,产量有突破1000公斤的可能,但采用半紧凑型或平展型品种,叶面积指数和种植密度要相应低一些。
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是相对的,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玉米杂交种的更替,合理群体叶面积指数在不断地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对玉米单产375kg/亩左右的高产田进行研究,最大叶面指数为3.0-3.5,单产近500kg/亩的高产田为3.5-4.0;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单产超500kg/亩田块的合理叶面积指数一般为4.0-4.5;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玉米杂交种的改良、株型改善,产量突破1OOOkg/亩,最大叶面积指数达到5以上。
2 光合势与玉米产量形成的关系
提高叶面积指数虽然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但还需要较长的光合时间,而衡量光合时间的指标是光合势,单位为平方米/(日)。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群体光合势越大,光合时间越长,则玉米的产量就越高。据研究认为:在生产上适期使用穗肥,可以扩大和保持叶面积稳定期的光合势;巧施粒肥,可以减缓叶面积的衰亡期,保持较大的光合势,是夺取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在一定范围内,群体光合势越大,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产量就越高。但是,产量随光合势的增大而提高与品种的增产潜力、地域条件和栽培措施都还有密切的联系。
3 净同化率对产量形成的作用
净同化率是指每天每平方米的叶片所积累的干物质的多少。
据研究认为: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每片叶片所接受的光强度将逐渐降低,而单位叶面积的净同化率也降低。因此,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必须从增加肥水、合理密植、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势着手,同时也要注意采取栽培措施,提高后期净同化率,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协调发展,才能使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的乘积达到最大限度,并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和减少其消耗。
4 光合势、净同化率、经济系数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玉米经济产量(籽粒产量)是光合势、净同化率和经济系数的乘积。据研究认为:随着玉米经济产量的提高,光合势和经济系数相应提高,而净同化率则有所下降。一般来说,在每亩500公斤的产量水平以下时,玉米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应当是提高光合势和经济系数;在每亩要达到500公斤以上的产量水平时,玉米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应当是提高玉米净同化率。
经济产量是光合势、净同化率与经济系数的乘积。随着玉米经济产量的提高,光合势与经济系数都相应增高,而净同化率则有下降的趋势。
玉米相关仪器:玉米容重器 玉米小麦容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