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大豆叶面积方法的介绍
大豆叶面积的测定一般是使用便携式叶面积仪及植物叶面积仪等专业仪器进行测定,但很多时间如果没有仪器或者条件不允许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去测定大豆的叶面积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种大豆叶面积测量的简单方法。
叶面积主茎节位的回归不是直线而出现2次以上的高次,由此预想会有很大的误差。因此,在回归出现2次以上的场合,节位至少应该提出2节,否则就不能期待提高推定的精度。所以,探讨了把上位节和下位节相对称提出的方法。
表右边栏是主茎节第4~13节中,从上下每2节分别为对称提出叶面积的合计值与1株总叶面积的相关关系。从结果看,下6:相当于上6节的主茎节第6节与第11节的叶面积合计值与株总叶面积有最密切的关系,其次是第7节+第10节(下7:上7)。因此,可以看出简易测定叶面积以主茎第6节+11节为最合适。
Logy=21097+015401logx(R=0177)
结果表明:作为叶面积的测定法,测定主茎第6节和第11节上着生的总叶面积,并以这个数值用上面方程式推定株的总叶面积是最有效的方法。
表是关于用这种简易测定法,调查叶面积需要的标本数。主茎第6节和第11节上着生的总叶面积的株间差异,从对40株的分析结果推定系数为31%,可靠水平68%,目标精度5%,需要的标本数为39株(10%,精度10株)。
因此,从田间随机选出39株只摘下下6:上6节上着生的叶,测定其叶面积,求出1株的平均值。如果用上述的回归式推定株的叶面积,其结果总体平均在5%以内,就可以期待98%的概率。
另外,这种场合调查的叶数因为是39株@20片=780片左右,若与全株调查2288片相比则省略了1/3左右。
大豆叶面积调查,即使在可靠水平68%,精度5%这样的可靠度低的场合下,最低也得需要22株的多数标本,可见测定其株叶面积是非常不易的一项作业。
本文介绍的简易测定法,是以规定株内的特定节位为对象,测定在其节位上着生的叶面积再换算成株平均,用回归推定总体数值。但要提高推定精度或由于品种的形态及生态的差异的适用范围等问题,尚待今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