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改善小麦叶面积质量标准的建议详细信息!

改善小麦叶面积质量标准的建议

来源: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3-08-10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确保小麦群体叶面积达到适宜数量值小麦群体叶面积的适宜数量值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低于这个数量值,小麦群体的生物产量不足,单位面积总粒数较少,产量难以提高,而且群体叶面积数量不足也谈不上质量的提高;高于这个数量值,小麦群体生态、生理状况随之恶化,群体质量难以改善,这也是叶面积过大难以高产的原因。只有在群体适宜叶面积的基础上,改善群体叶面积的各项质量指标,才能不断提高小麦单产。

  提高小麦群体有效叶面积率在小麦群体适宜叶面积的基础上,改善群体叶面积的组成,减少无效叶面积,尽量提高有效叶面积在群体叶面积中的比例,才能有效提高群体叶面积对经济器官形成和籽粒充实的整体效应,使有效茎蘖个体健壮,在穗数适宜的基础上争取穗大粒多,不断提高小麦单产。

  实践表明,小麦高产田块的有效叶面积率一般应在95%以上。提高小麦高效叶面积率根据小麦不同叶位产量作用的分析,提高高效叶面积率,不仅能促进与之同步生长的经济器官的生长,增加经济器官的总量,还能强化“库”对“源”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些叶片也是决定小麦产量关键时期即小麦开花后的主要功能叶片,提高高效叶面积能增大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群体光合面积,增强光合功能。促进开花后群体物质生产和积累能力,改善小麦高产群体的本质特征,不断提高产量。

  但由于抽穗开花后小麦个体基部的叶片有明显强根壮秆的功能,适当保持基部与产量形成关系不密切叶片的生长,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效叶面积率,还能延长这部分叶片的寿命,发挥其强根壮秆的作用,因此高效叶面积率不宜达到100%,其适宜值应在偏右回归曲线的顶点。据本研究初步结果,在正常气候年份,淮北陕229类型品种的高效叶面积率宜在75%左右;淮南158类型的品种宜在80%左右。

  在选择优良品种、确定适宜播期、提高播种出苗质量等基本技术环节的基础上,重点要抓好两项关键技术: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要充分调动单株成穗潜力,确保足穗,又要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无效叶面积过大,个体生长不良,高效叶面积不足,影响大穗形成。生产中可根据适宜穗数和单株成穗能力计算适宜基本苗数。影响单株成穗数的因子除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种出苗质量外,主要是播期迟早。适期早播的田块,总叶片数较多,有效分蘖节位多,分蘖发生率高。

  控制基本苗数,有利于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促进有效分蘖生长,在苗期能形成足量的茎蘖数。晚茬迟播田块,总叶片数减少,有效分蘖节位少,不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发生有效分蘖,单株成穗数不足,基本苗数要适当增加,以确保适宜穗数。在确定适宜基本苗数的同时,还应注重改进耕作和播种方式,努力做到适期早播,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改进肥料运筹。在高产栽培中应减少前期施肥量,控制返青至拔节期施肥,增加拔节后的施肥量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报酬率、控制无效分蘖、减少无效叶面积比例、扩大高效叶面积,从而提高粒、叶(cm2)比,在穗数适宜的基础上促进大穗的形成。

    相关仪器: 叶面积检测仪   叶面积测量仪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