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粮食的三个方面:价格 供应需求 增产详细信息!

粮食的三个方面:价格 供应需求 增产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4-03-29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粮食价格与粮食增产是粮食安全最重要的2个方面,关于我国粮食价格与供应需求以及粮食增产的问题与分析。

  (一)我国粮食价格问题。

  截至2010年11月份,中国谷物进口量达551万吨,同比增长106%。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虽然2010年中国大部分粮价涨幅与国际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如果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则国际粮价波动影响将会不断冲击国内粮价。由于粮价上涨很容易推动物价结构的上涨,因此我国决策层把调控粮价作为物价调控的重中之重来看待。

  近来为了应对通胀,我国政府打出了调控物价的“组合拳”,如抛出国储粮平抑粮价、打击农产品期货的过度投机氛围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恩格尔系数较高,食品开支上的风吹草动直接关联着居民钱袋的松紧。

  虽然小麦和大米等粮食作物在我国的自给率能保证在95%以上,但是大豆、玉米对于进口的依存度相当高。大豆和玉米恰巧是生物燃料工业的两大支柱原料,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身价不菲,对于国内粮食价格以及粮食产业链上的各种消费品价格的影响不可忽视。加之,由于我国北方的主要冬麦区均受到持续干旱的影响,产品数量和质量预期均不乐观,这也会对粮价预期产生一定影响。目前我国粮价涨幅远低于国际涨幅,但我国人口众多,大部分人群购买力不强,加之国际粮食市场金融化的问题,目前又处于白热化的竞争状态,对我国诸多避忌防范。因此,粮食问题无小事,随时可能牵一发动全身,需要高度警惕,在保持粮价稳定的问题上丝毫不可松懈。

  (二)我国粮食供需分析。

  从粮食需求来看,目前,我国正于高速发展阶段,在今后的10年甚至是50年里,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将推动中国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但耕地减少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现在每年的粮食产量超过了1万亿斤,到2020年,中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将达到790斤,需求总量将至少在11450亿斤。若按2020年的粮食需求11450亿斤来测算,要保持自给率在95%以上,即总产要达到10878亿斤,每年粮食产量至少要增产72亿斤。假定播种面积保持不变,要求单产在2007年633斤的基础上,每年提高0、7%以上。

  从粮食供给来看,多年以来,我国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只有0、6%,单产增幅呈递减趋势,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难度加大。事实上,在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之后,长期积累形成的基础设施潜力已充分释放,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的空间已经很小。与此同时,粮食生产基础薄弱、后劲不足、科技支撑乏力等根本性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严重。除了以上粮食供给方面的压力以外,在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增大以及国际粮食金融化的大背景下,农民的生产成本也不可避免地增高。出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考虑,粮价需要有适度增长。

  (三)我国确保粮食增产的实践。

  尽管我国粮食已经实现了七连增,2011年3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是决定今年将在全国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会议决定,以粮食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产县为重点地区,以增加重要紧缺品种供给和推广落实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去年水平,实现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秋粮稳定,全年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采取七项措施确保粮食增产:保护耕地,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和规模化种植;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发展旱作农业,发展节水灌溉;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开展科技指导服务,推广增产增效技术;做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粮食生产用电需要;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力度,为此,中央新增支农资金100亿元。

  以上举措表明,为了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从电力到水利、从科技到农资、从财政到金融,方方面面都必须立足大局,努力提供最大支持。

  文章来源:粮食仪器 http://www.grainyq.com/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