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若干问题
在全面放开粮食市场购销和价格的背景下,为保证粮食市场稳定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基本利益,2004年我国对水稻和小麦出台最低收购价政策。即,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国家委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公司”)实行政策性收储,在最低收购价适用期间内、在相关粮食主产区按照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新粮,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当市场粮价高于最低收购价,则不启动或退出最低收购价收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于连续丰收,粮食价格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家于2005年、2006年相继启动了最低收购价稻谷执行预案和小麦执行预案,至今已多次实施最低收购价收购。
2008年,针对部分农产品出现价格下跌和“卖难”现象,国家对东北产区玉米、大豆及南方油菜产区油菜籽等实行临时收储措施。最低收购价政策与临时收储措施共同构成现阶段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成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
而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措施所形成的国家临时粮食储备,充分拓展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了储备结构和功能。临时储备粮在粮食批发市场坚持常年常时公开竞价的方式销售,在价格异常波动的敏感时期,通过改变销售节奏、力度和方式,与储备轮换、抛售形成互补,调节市场供求和价格,大大丰富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手段。
1、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粮食价格
支持政策(即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措施,以下统称为“托市收购”)通过事先设定目标价格、适时启动支持性收购的政策组合,将市场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一方面,国家通过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方式,确保市场收购价格稳步上升;另一方面,对托市收购的粮食按顺价销售原则实行公开竞价销售,稳步提高粮食销售价格。政策效应同时还体现在托市收购结束后,市场上流通的粮食大幅减少,推动后市粮价上涨。
在托市政策作用下,国内粮价保持合理、稳健的上涨趋势,农民种粮积极性显着提高,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04年以来,农民粮食平均出售价格呈稳步提高态势,2009年稻谷、小麦、玉米平均出售价格分别为99.1元/50kg、92.4元/50kg、82.0元/50kg,年均增长8.7%、8.6%、7.6%;三种粮食平均现金收益提高至6990元/hm2,年均增长21.1%,净利润增加到2886元/hm2(图1)。
稻谷、小麦、小麦播种面积与产量亦呈显着增长态势(表1)。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粮价持续大幅下跌及金融危机等影响,国内粮价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及时在相关主产区对玉米、大豆、油菜籽、稻谷实行临时收储措施,托住了市场粮价,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据测算,2008年、2009年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直接分别增加收购地区农民收入150亿元、190亿元,近几年全国种粮农民平均每年从中增收250亿元以上。
2、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大大活跃了粮食购销市场
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之一是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即粮价保持稳步、小幅上涨趋势,不会大起大落急剧动荡,基本维持在目标价格附近的合理区间内波动。
市场预期趋稳、经营风险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入市积极性显着提高。资本雄厚、消化能力较强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实力一般、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以及分散、规模庞大的个体粮商、粮食经济人等,积极开展粮食收储、贸易、加工等业务,形成多元化主体自主经营、灵活购销、有序竞争的粮食流通新格局。除中储粮公司等政策执行主体之外,围绕托市收购还活跃着众多其他主体,一部分购销企业成为委托收储库点直接参与托市收购,大量粮食经纪人架起农民与托市收购库点之间的桥梁,还有一部分则参与托市粮拍卖,拍得后进行粮食贸易。
托市收购和竞拍销售相结合的粮食调控政策,盘活了整个粮食市场,对于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粮食市场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及时调节和保障市场供求,切实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
粮食价格干预和储备调控政策执行以来,国家已累计收购政策性粮油(即执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的粮油,不含中央储备粮轮换经营)达27184万t,其中,最低收购价粮食20643万t,临时收储粮食6541万t。分品种看,小麦17491万t、稻谷4518万t、玉米4066万t、大豆553万t、油菜籽556万。
临时储备粮的常购常销,加上每年占中央储备粮总量30%的轮换经营,使国家成为市场粮价的引导者,主导粮价基本走势。面对粮价异常波动,根据国家政策意图和市场供求情况,通过调整临时储备粮拍卖和出库力度、实行定向购销、发挥“低吸高抛”储备轮换的协同作用、增储或抛售中央储备粮等方式,调节供求和价格,保持粮油市场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国际市场粮价飙升,引起多国社会动乱,而我国因为储备库存充足,在关键时刻迅速加大拍卖力度,高峰时每月挂拍小麦达200余万t,有效控制了国际粮价高涨的传导效应,切实保证了我国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
面对新疆风灾旱灾、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与玉树地震、西南干旱、南方洪涝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国家通过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高效调运、及时抛售,迅速平抑区域性、结构性的粮食市场动荡。根据国家调控的需要,2009年中储粮公司全年组织竞价拍卖258批次,销售成交政策性粮油6550万t。截至2009年底,通过批发市场竞拍销售的临时储备粮食累计17455万t,年均4400万t,基本实现均衡、稳定的粮油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