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保护价的提出与重要意义
我国开始实施粮食保护价是从2003年开始的,2003年的粮价上涨使国家有关部门重新认识到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由于冬小麦已经种过了,但稻谷还未种,为鼓励稻谷的种植积极性,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预案,当时市场价的稻谷50公斤60元左右市场价。最低收购价格按早、中、晚稻分别订为每50公斤70元、72元、75元。但由于2004年的粮食价格仍维持高位,稻谷上涨幅度较大,收购季节高于国家发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所以,预案基本没有启动,处于政策储备时期。
全面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由于2005年粮食价格延续了2004年的回调态势。稻谷的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国家开始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四川等省以保护价大量收购稻谷。
第三个时期在2006年夏粮丰收后,国家除在上述稻谷主产区实行保护价收购外,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湖北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混合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69元,高一等级每50公斤增加40元,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覆盖了小麦、稻谷两大主要粮食品种。2006年国家共收保护价小麦4000万吨。
2006年开始的最低保护价粮食的全面销售阶段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首先在湖南、江西粮食批发市场进行过稻谷公开销售,后来,经过招标统一集中在安微粮食批发市场销售。2006年底,形成的格局是河南的小麦由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销售,河南之外的稻谷、小麦,由安徽粮食批发市场为主会场,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所有省份在经过审核批准后设立分会场,以降低购粮企业的交易成本。
保护价粮的销售渠道和框架已基本确定,2006年12月底,国家粮食局召开临时存储粮食销售相关工作座谈会,原则上每星期集中销售一次,不成交的放在网上进行网上交易,估计这种情况将持续到来年的5月份。从2006年11月3日起,国家每星期一次几十万吨在安徽、郑州两个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国家托市小麦的销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粮食流通顺畅我国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托市稻谷的销售早在一年前已基本集中在安微市场进行,至笔者写这份文章的时间止,批发市场进行托市粮销售工作,各方基本过了磨合时期,初期的发货速度、出库费用、商务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广大客户对相关流程也基本熟悉并基本满意。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曾发过问卷调查复合,满意度在80%以上,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服务方面也进行了流程改进研究,河北市场在交易时推出了库点分布图,方便了客户计算费用,河南物流市场向客户承诺保证三天内发出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