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报告
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样品前处理中,除固相萃取外, 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原子激发检测器在气相色谱中发展较快,超临界流体色谱和免疫分析技术开始应用于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农药的发明和使用无疑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随着农药的大量和不合理地使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发展快速、可靠、灵敏和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无疑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用者安全和避免国际间有关贸易争端的基础。农药残留分析是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份的分析技术,农残分析既需要精细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灵敏度的痕量检测技术。
60年代后气相色谱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许多高灵敏的检测器开始应用,解决了过去许多难以检测的农药残留问题。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拓宽了农药残留的分析范围。现阶段,毛细管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仍然是农药残留分析的主要手段。提取指使用适当溶剂将待测物连同样品基质从固态样品中转移至易于净化和分析的液态,净化指将待测物与提取液中的干扰物质分离。现代农残分析中,有些方法提取、净化一步完成,提取净化的界限已十分模糊。
多残留分析中,提取液必须满足在不同含水、油、糖量的情况下能萃取不同极性的化合物的要求。通常将被测样品与萃取溶剂置于组织粉碎机中高速搅拌,以达到萃取完全的目的,超声波振动也成为常用的手段。近年来,柱效高、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毛细管柱和进样系统的不断完善,使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应用更加广泛。尽管样品前处理的净化效果越来越好,但样品中的干扰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代气相色谱一般采用选择性检测器,理想的检测器当然是只对“目标”农药响应,而对其它物质无响应。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反应检测的方法称为免疫分析法。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法是临床免疫法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延伸。由于抗体是专为抗原产生的,所以专一性及亲和力强,方法也就灵敏。根据采用的检测手段不同,可分为放射免疫法、荧光免疫法、酶免疫法等,其中以酶免疫法最为简单。中国粮油仪器网 http://www.grainy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