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粮食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全力支持粮食储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储备粮是国家或地方为保障粮食安全、调节粮食供求总量、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国家或地方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发挥效果,农业发展银行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在储备粮资金供应上,要根据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及时、足额供应,努力促进国家粮食政策的落实,以确保储备粮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支持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的收储和轮换工作,保证储备粮资金供应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确保储备粮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有效发挥储备粮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市场方面的作用。
2、认真执行国家调控粮食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在粮食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会相应出台国家调控粮食收购计划,国家调控粮食政策作用明显,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促进了粮食生产、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增强了中央政府对粮食供求的宏观调控能力。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末,为稳定中国粮食生产和解决农民收入,国家共下达了五次临时增储粮食的任务,计划增储大豆450万吨、稻谷2250万吨、玉米4000万吨。截至2009年4月末,农业发展银行已累计支持收购大豆435、4万吨,完成临储计划的96、8%;稻谷1436、4万吨,完成临储计划的63、8%;玉米3565、7万吨,完成临储计划的89、1%。2009年中国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继续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预计临储计划在2010年4月底前完成。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中央政府实施的一种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中国于2004年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05年正式启动,2006年、2007年全面实施。2008年中国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效果显着,2009年中国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较大,农业发展银行要继续加大政策性粮食的市场投放力度,切实做好国家调控粮食贷款发放与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粮食收储政策,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和稳定,充分发挥了农业发展银行基本职能,有效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
3、继续做好市场性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
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适应粮食市场的变化,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贷款企业,按照市场定价、企业自主、理性入市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适时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供应充足的粮食收购信贷资金,坚持支持多渠道收购;积极支持粮食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贸易企业自主经营,参与市场性收购。监督企业按贷款用途使用贷款,控制风险、把握节奏,稳定粮食市场,强化市场性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促进市场性收购贷款业务的有效发展;同时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国家制定的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实现。
4、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信贷支持。
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都对粮食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项目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资金需求量大、经营风险高、经济效益低、商业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一般不愿介入,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其信贷支农作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