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意见详细信息!

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意见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4-04-16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1、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切实保护耕地。

  要稳定发展粮油生产,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切实保护好耕。近几年,省委、省政府三申五令强调对耕地的保护,省人大专门制定了《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省政府还于1993年建立了造地专项基金制度;规定按不同地区,分别从土地出让金中每666.7m2提取10000元、8000元、6000元、4000元,加快造地的步伐。但从总体上看,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少批多用、未批先用和乱占滥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样下去,我们就会犯永远无法弥补的历史性错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江泽民总书记曾经多次提出: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是涉及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涉及我们整个社会的大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们必须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深刻认识和理解保护好现有耕地的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极大的决心把耕地保护好。

  2、确保粮食种植面积。

  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种植面积是基础。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多宜性、多熟制农区,人多地少矛盾和粮食大宗农产品比较效益偏低与其它经济作物、多种经营争地矛盾相当突出。今后,国家不可能为福建日益扩大的粮食缺口提供充足的粮源,人多地少几无回旋余地。必须把粮食生产搞上去,确立全省粮食总供量不低1800万吨,总产量不低于1500~1550万吨,粮地面积不低于126.67万公顷的三条“警戒线”。因地制宜搞好各季作物种植布局、尤其是要种足种好早稻,早稻面积稳不住,全省的粮食总产就稳不住。福建处于南北过渡性气候带,麦子种不过北方,种单季稻自然风险大,一旦遭受台风洪涝灾害,就会造成全省性粮食大减产。因此,要保持以连作稻为主体的一年多熟的耕作制度,扩大春粮播种面积,减少冬闲田,压缩单季稻面积和回调部分经济作物,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大力提倡间作套种,积极利用宅边杂地、田塍地角种植粮食作物,在桑茶果园和幼林地套种豆类作物,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6.67万公顷,粮地复种指数恢复到220以上,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稳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是实现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的重要保证。最近,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增加农业投入的决定》,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对农业的资金劳动投入。增加农业投入的关键是建立国家、集体、农民和社会四级投入体系,保证国家对农业投入倾斜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防止农业资金的“农转非”,使有限的农业投资真正流向农业,并以增加投入与提高商品率挂钩的利益驱动机制为动力,通过集中投入、集约经营、适度规模生产,提高增粮保供能力。稳定农业投入,关键是抓落实。

  3.1要确保财政预算

  安排用于农业支出的计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总支出的计划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比例,如果上一年没达到的,下一年必须补足;严格按规定收足粮食附加税,造地专项基金、粮食技术改进费等税费,不得随意减免;确保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有一定的增长幅度。只有各级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才能够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群众乃至全社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新机制。

  3.2要化大力气组织和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增加

  对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的投入。关键是落实“谁投资、谁受益”。引导农民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改善土肥条件;建立引导资金流向农业的机制;还要引导农民增加劳动积累,承担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切实解决田间渠道不通、水利设施老化等农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

  3.3要加强对农业资金的统筹管理、合理使用和监督

  切实改变目前存在的农业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缺少统筹、移用挪用等问题,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口上,更好地发挥效益。要按照《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利用有限的资金、人力,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水利设施,提高抗灾能力;改造低产田、开展吨粮工程建设,提高粮、油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好乡镇“五有”农技站,让农技人员专心致志地从事推广工作;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各项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的开展。

  4、大力推进科教兴农。

  科教兴农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省到2010年率先建成发达农业的根本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高产、节本、增效耕作栽培技术,病虫草鼠综合防治、防灾减灾、节水技术,区域农业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仍不高,仅为35%~4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这里,既有推广问题,也有科研和教育问题。现行农业科技体制最大的弊端是“农、科、教”脱节,难以形成合力。

  科研部门难以根据生产需求组织科技攻关;现有的科技成果难以最快的速度普及推广;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难以有机结合;农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难以到第一线发挥作用。因此,要加强农、科、教结合,使我省农业发展,尤其是粮油生产的发展转到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福建农业后备资源有限,现有资源的负荷已越来越重,依靠多种多收扩大外延发展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的难度已越来越大。只有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教兴农,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内涵生产潜力,提高单产,开展集约经营,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5、积极稳妥地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兼业户越来越多,分户均包的小规模土地经营,由主业变成了家庭副业,许多农民无力、无心种田,出现了粮田粗放经营,甚至弃耕抛荒的现象,严重地制约了粮油生产的发展。同时,随着农民致富门路增多,非农收入增加,农业收入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加之种粮辛苦,赚钱不多,越来越多的农民也愿意转让土地,专心务工经商。因此,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对稳定发展粮油生产,起到积极作用。福建省的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从总体要求来看,发展的水平比较低,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5.1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都认识到,发展以种粮大户为主的粮田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可提高种粮经济效益,而且符合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5.2坚持分类指导。要坚持“坚持条件,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模适度,形式多样,分步推进,逐步提高”的工作方针。

  5.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要把建立“稳制活田、三权分离”的土地流转机制,作为推进粮田速度规模经营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来抓。

  5.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对规模经营大户资金扶持,鼓励种粮大户种足种好粮食、油菜。

  5.5加强社会化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对种粮大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系列化服务工作,确保种粮大户能把粮食种得上、种得好、产量高、卖得掉、收益好。

  5.6搞好大户培训。规模经营农户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要组织大户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在大户中首先实现“绿色证书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筹建粮田规模经营协会,组织大户切磋技术、交流信息、开展自我服务,帮助种粮大户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成为科学种田的示范户、务农致富的带头户。

    相关粮食仪器:人工气候箱  http://www.grainyq.com/product/780.html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